组织机构
通知公告
蓉城善治 | 武侯:传承文脉记忆 打造现代化社区治理新场景
摘 要:

城市风貌,是城市的“面子”,而背街小巷,则是城市的“里子”。一首《成都》唱红了玉林,一部《前任3》带红了玉林四巷。文化的魅力和家风传承的延续,把一个不为人熟悉的小巷打红了,成了成都市又一个网红打卡地。玉林巷子有着典型的成都元素、成都记忆和成都符号,玉林周围的建筑大都建成于上世纪80、90年代,在岁月的磨砺中,玉林小街小巷的基础设施老旧、配套服务迟滞以及环境秩序混乱,成为堵在居民与社区之间的“铁疙瘩”。

以美学为元素塑造街区环境新形态

依托电影《前任3》的实地取景点,通过墙绘元素、装置小景等,把文化创意、深度体验和生活美学,融入玉林四巷街区、巷子及院落,创新背街小巷微更新路径,将居民日常生活环境打造成为“爱转角”特色街区。街区结合“玉北民谣节”“玉林夜市”“汉服展示秀”等活动开展,将玉林生活美学以可进入、可触摸、可互动的方式呈现在居民和游客眼前,提升了玉林街巷文化品牌。

以街区为平台打造邻里社交新空间

发挥社区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充分挖掘街区资源禀赋,通过“公益化+市场化+长效化”运营模式,鼓励引导居民委员会、社会企业、社区居民等多元主体按照市场规则共同参与街区改造。向社区居民征集街区题材,利用社区闲置“老房子”,整合国有载体资源和辖区优质文创资源,对玉林四巷6号老旧房屋进行更新,连点成线打造休闲餐饮、书吧、文创等门类齐全、生活味浓厚的街区业态。引导居民常态长效参与各类文创活动,形成“资源共享、多方联动、合作共赢”的治理格局。

以需求为导向构建社区消费新场景

引入成都盖碗茶、成都故事、成都文创等近10个“小而美”“小而精”的沉浸式社区商业新消费场景和新人文体验场景,营造出“映像新玉林·成都老味道”的人文氛围。街区运营以来,先后开展了文创熊猫沙龙、家风课堂等文创、美食、家庭亲子教育活动20余场次,服务居民群众4000余人次。这里已成为适合各年龄层次的辖区居民和广大游客可参与、可体验、可共享的邻里互动空间。

以文化为支撑勾勒玉林美学新符号

在项目植入上,充分考虑居民需求,秉持政府、社区、市场三者有机结合思路,使老成都味道与新文化创意完美融合,让居民“走得进,留得下,能消费,愿回头”。街区围绕玉林“情味、新味、暖味、思味、家味、吃味”六味,全年开展玉林故事、健康玉林、亲子玉林等六个板块文化活动70余次,激发了居民和游客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实现了社会认同与城市精神传承相统一,市民生活方式创造与天府文化弘扬相契合。

特色街区的营造,实现了小店经济与社区文化相融共生的新型社区消费场景。依托玉林片区街巷生态本底和老成都文化积淀,发挥辖区资源优势,积极营造了人文关怀、文脉记忆、消费场景融合叠加的社区共同体,呈现了集展示城市文化、营造生活场景、体现社区治理于一体的特色街区。将社区文化孕育和传承涵养于社区活动和生活之中,进一步丰富了社区服务功能,赋予了成都老街区全新的幸福理解,将成都“慢生活”淋漓尽致地展现给居民和游客,以多主体、多角度、多样态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让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如何在城市有机更新过程中,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力量,引导驻区单位、两新组织、辖区居民等各类主体参与到社区发展治理中,推动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居民“自治之手”同向同行,必须将文化赋能与商业增收相结合。通过深挖基层故事、社区文化,让线上线下互动,增设街区功能体验,连点成线,连线成片,形成可触摸、可感知、可消费的特色文化体验场景,从而实现基层发展的新旧动能转换、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