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
通知公告
蓉城善治 | 成华:“353”社区规划师制度 提升社区宜居品质
摘 要:

成华区脱胎于“老工业”+“大农村”,正处于“生产导向传统老工业区”向“宜业宜居现代城区”转型关键期,存在遗留问题多、安置居民多、矛盾诉求多的情况,宜居环境品质与城市发展需求不相适应,“353”社区规划师制度应运而生。

“专业性+主体性” 三级队伍凝聚社治人才合力

区级层面组建“社区规划导师团”,集聚13名来自规划建设、城市文化、社会工作、社区营造等领域的全国知名专家,为社区规划提供前沿智力支持,进行顶层设计。街道层面聘请“社区规划设计师”,集聚102名来自企业、社会组织、研究机构等实操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提供专业指导服务,参与编制项目设计方案。社区层面组建“社区规划众创组”,集聚社区能人贤士、热心居民1386人,作为社区规划项目设计的需求征集者与设计原创者,组成106个社区规划众创组,常态化走访收集居民意见建议,协助社区规划设计师完成项目编制,调动社会资源参与项目落地后的运维管理。三级队伍联动协作,实现了导师团创新理念引导、设计师专业技术指导、众创组多元民意表达。

“落地性+互动性” 参与式五步法推进项目实施

民意收集——建立众创组常态化民意收集机制,社区规划众创组通过问卷调查、居民议事、网络征集、智能新平台等形式收集群众诉求。

项目产生——完善社区规划师、众创组议事规则,通过实地考察、收集建议等方式对居民需求进行归纳分析,筛选确定可实施项目。

项目参与式设计——组建社区规划项目设计团队,借助专业力量,与居民共同完成规划方案设计。

项目评审——建立街道初评推荐、全区评比激励的两级评审机制,综合评审出优秀设计方案和优秀社区规划团队,提高社区规划师队伍参与积极性。

项目实施与运维——发挥众创组主体作用,与驻区单位或运营机构签订“共建共治共享协议书”“场地维护协议”等,为居民提供服务同时推进项目持续更新,实现自我造血。

“参与式五步法”有效将居民需求与专业规划互动结合,实现了参与式规划、陪伴式营造。

“有效性+可持续性” 三项长效机制激励多元参与

专项资金、以奖代补,对在全区规划设计评审中优秀的社区品质提升项目,按程序转入拟实施项目库,“以奖代补”匹配项目专项经费。竞进拉练、示范带动,每半年举办全区“竞进拉练”活动,比规划设计、思路办法,看项目品质、群众口碑,树立了奖优罚劣、比学赶超的鲜明导向。广泛调动、共同运维,鼓励驻区单位向社会开放图书室、运动场、停车场等,举办面向基层工作者、社会公众的社区规划和社区营造等领域的培训班,邀请社区规划师、专业社工师、社工志愿者宣讲社区发展治理理念、愿景方式等内容,整合各方力量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园。

社区规划师制度整合区级部门、驻区单位、社会组织、居民等力量,呈现出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涌现出“和美·家”“毛边书局·桃蹊书院”“5811青龙记忆”“420新街坊”等网红打卡地,形成了“大爱新鸿” “文商新东郊·国际杉板桥”“烟火蜀都新名片·锦绣望平国际范”等社区发展治理品牌。

该制度实现了思维、制度、路径的“三个创新”。首先是思维创新,传统城市规划设计理念注重建筑景观打造,治理理念偏向硬件设施,社区规划师实现了从“空间”到“人”的转变;其次是“制度创新”,三级队伍联动协作的体系是最明显的;最后是“路径创新”,从供给到参与,突出的是共建共治共享,可推广可借鉴性强。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