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
通知公告
成都市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体制创新
摘 要: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工程。成都是如何落好党委统揽统筹“关键子”,激活超大城市基层治理“满盘棋”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成都市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体制创新。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工程。随着我国进入工业化城镇化较快发展的中后期,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空间形态、生产方式、社会结构、人口分布发生深刻变化,各种矛盾问题错综复杂,各种利益诉求众口难调,各种风险隐患交织叠加,如何适应新情况、把握新特征,加快探索符合城市发展阶段和社会演进趋势的基层治理现代化新路,成为当前全国各大城市面临的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2017年以来,成都坚定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创新党领导基层治理体制入手,在全国率先成立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系统性、整体性、全域性推进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改革,走出了一条新时代党领导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的实践新路。

基层治理“九龙治水”如何破题? 创设党委工作部门弥合体制缝隙

针对传统基层治理体制带来的各自为政、资源分散、条块分割、权责失衡等现实问题,成都着眼城市转型发展和现代治理需要,将基层治理上升到城市工作全局来统筹,通过创新机构设置、调整职能配置、优化运行机制,实现了超大城市基层治理领导体制的适应性重构、运行体系的全方位变革。

突出统揽有力创新领导体制

在市县两级建立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各级党委、政府多名领导担任组长和副组长,吸收30余个党政部门作为成员单位,定期召开全体会议和联席会议,集中研究重要文件、部署重大工作、推动重点项目。在市县两级党委序列独立设置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由常委组织部长兼任主任,组织部分管基层党建副部长兼任常务负责人,定编定人实体运行,代表党委统揽统筹城乡基层治理工作、回应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

突出统分有序厘清权责边界

社治部门作为党委工作机关,履行“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整合资源、重点突破、督导落实”核心职能,牵头全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规划政策制定、体制机制改革、公共服务供给、多元治理体系建设、人力资源保障、目标考核督查等10项具体职责,重点解决“一个部门做不了、多个部门做不好”的难题。组织、政法、民政、发改等党政职能部门,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和领导小组工作安排,在法定职责范围抓好牵头和协办任务的落地落实。

突出统筹有效健全推进机制

强化规划政策引领,针对基层治理政策供给零敲碎打、微观规划缺失等短板,形成以城乡社区发展治理“30条”为纲领的“1+6+N”政策制度体系和以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总体规划为核心的规划导则体系。强化工作调度督促,市级领导小组每年制发年度工作要点和任务清单,明确责任主体、完成时限、具体标准,纳入市委市政府目标考核体系、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和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由社治部门代表市委开展专项督查和绩效考评,确保市委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基层治理“千头万绪”如何理清?高位推动系统推进专攻难点堵点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基层治理的真实写照,也是制约基层治理整体效能的现实难题。成都充分运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创新成果,由社区发展治理部门代表党委加强基层治理工作的统筹协调,重点解决传统治理体制“看得见管不了、有权力不愿管、愿意干做不好”的难题,实现了一招破题、满盘皆活。

推动基层力量重塑优化

坚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聚焦做强基层、做优社区、做精网格、做活治理,持续深化镇(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和城乡社区减负增效改革,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放权赋能。针对镇(街道)对辖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统筹能力不足的短板,市委社治委和市委政法委联合推动 “一支队伍统管、一张网格统揽、一个平台统调、一套机制统筹”管理机制改革,全面整合各条线下沉的工作力量,由镇街党委按照网格化管理需要进行分组编成,依托智慧治理中心统一指挥调度,实现了聘用人员和经费投入“双减”、资源整合能力、应急处置能力“两增”的效果。针对社区工作日益行政化、社区减负措施难落实的问题,成都颁布实施《成都市城乡社区促进条例》,以地方性法规固化了城乡社区的基本定位以及职责边界,建立起以依法自治事项、协助行政事项和负面事项“三张清单”为核心的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同时由市委社治委会同机构编制部门、目标督查部门联合开展专项整治,共撤并社区承担不合理事项46.8%,清理应放不放、放责不放权、不该放却放了的事权事项139项,有效遏制了社区负担反弹变异的势头,让社区有更多精力抓服务促治理。

推动治理顽疾破题攻坚

适应新的社会环境下基层治理形势任务的深刻变化,创新党委领导下的社区发展治理与社会综合治理融合推进机制,推动基层治理向社会治理领域拓展、向小区(院落)末梢延伸,着力解决基层治理多部门管理、多条线并行带来的治理顽疾。为根治影响城市安全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风险隐患,成都于2019年启动实施“平安社区百日攻坚行动”,由市委社治委牵头组建涵盖公安、应急、城管等执法部门的指挥部,通过“社区发现、街镇呼叫、分级响应、协同整治”,累计摸排社区消防、社会治安、生活环境等群众身边的问题隐患19.47万件,解决19.23万件,解决率98.8%。为破解城镇居民小区物业公司履约不规范、业委会监管难、业主自治难等的“老大难”问题,成都在全国率先系统性整体性推进居民小区治理机制改革,由市委社治委会同市委组织部,全面实施居民小区党建“四有一化”攻坚,创新开展“信托制”物业服务模式试点,1年时间实现全市物管小区党的组织设立、自治组织成立以及议事协商制度建立三个全覆盖,调处解决小区(院落)矛盾纠纷1.24万件,让小区治理主体权责各归其位、邻里关系更加和谐。

推动发展治理相融互促

把握科学发展和有效治理的辩证关系,将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重点任务落脚到城市基本单元,融合发展治理一体推进,促进城市发展动能和治理效能有机统一、幸福美好生活和社会良序善治相得益彰。突出产城融合重塑社区空间,成都以党建引领示范建设为牵引,推动各级各部门资金、资源和项目向城乡社区集成,创新打造集人文景观、居住消费、生态体验、生产研发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社区1057个,全面塑造宜业宜居的独特优势。突出生活导向提升社区品质,成都以社区发展治理“五大行动”为抓手,按照片区整治集成打造理念,统筹实施老旧城区改造项目859个、社区微更新项目345个,整治背街小巷3257条,打造特色街区132个,建设文化创意、运动健康、绿色生态等主题社区170余个,不断擦亮幸福城市的动人底色。突出场景赋能激发社区活力,成都以场景营城社区营造为路径,整合利用城市低效用地和社区闲置空间,大力发展共享经济、体验消费、民俗旅游、创意经济等新型社区商业业态,创新打造社区美空间、社区运动角、社区科创空间等特色小微功能场景,持续激发创新创造的内生动能。

推动民生福祉扩面提质

强化基层服务保障供给的精准匹配和能力建设,系统构建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城乡社区为尺度、以多元供给为路径的便民服务体系,不断满足广大市民多样化多层次品质化服务需求。为解决社区服务零敲碎打、供给低效的问题,成都明确市委社治委对各类基层服务载体规划布局和功能配置的指导权,根据人口分布、生活需求、消费偏好等特性,系统推进服务载体梯次配置和标准化建设,建成运营社区服务综合体217个,亲民化改造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3044个,统筹设置居民小区党群服务站2354个,集成提供公共服务、公益服务、生活服务三大类100余项民生服务,初步形成“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为提升基层管理服务的智慧化水平,由市委社治委统筹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开发上线的“天府市民云”平台,有效整合60余个党政部门和平台公司235项服务事项,实现市民云端服务“一号通行、一键搞定”,正在建设的智慧社区主题数据库和综合信息平台,已归集1914万条人房关系数据,并延伸开发了若干基层好用、群众受用的智慧应用场景,逐步实现线上办理事项“一网通办、一端集成”。

推动基层党建有形有效

针对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的现实难题,出台《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新型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体系三年行动计划》,赋予基层党组织整合辖区资源、引领发展治理的重点任务,强化人才、资金等要素集成和优化配置,有效破解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两张皮”问题。市委社治委成立后,整合原分散管理的村级公共服务资金和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资金,统筹建立保障与激励双轨并行的城乡社区专项经费制度,每年向村(社区)拨付17.7亿元社区发展治理专项资金,通过基层党组织引领下的民主程序用于民生小微项目,让基层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组织居民共建美好家园。适应新时期社区工作需要,市委社治委大力推动社区工作者职业化发展,创建社区专职工作者统筹管理、职业化岗位薪酬和职业资格补贴等制度,全市社区工作者薪酬增长100%,大专以上学历达到47%,“职业水平证书”持证人数超过6000人。面对新冠疫情重大考验,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体系迅速转化为“平战结合”的社区防控应急体系,在省外输入疫情或本土突发疫情的反复冲击下,成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组织动员优势,第一时间组织发动基层力量投入社区疫情防控战斗,有效构筑起社区联防联控、群防群治阵地,坚决守住了不发生疫情社区传播的底线,成为全国本地感染率最低的千万级人口城市和复工复产最快、秩序活力恢复最好的城市之一。

基层治理“成都范本”如何看待?成都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成效复盘

成都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探索实践,凸显了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的政治导向、推进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导向、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破解城市治理难题的问题导向和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的实践导向,契合党中央决策部署、顺应城市发展和治理规律、符合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具有战略全局性、时代引领性和实践开创性,是新时代党领导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改革的创新突破,开辟了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崭新路径。

突破了九龙治水的现实困局

成都的改革实践,坚持了“党是领导一切的”这一根本要求,首次在城市党委组织体系中确定一个综合部门,承担统揽统筹基层治理工作、回应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的政治责任,通过领导体制机制的战略性构建、组织动员体系的系统性重塑,强化了党对基层治理和民生工作的统一领导,为全国党领导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提供了成都方案。

巩固了党在城市的执政根基

成都的改革实践,抓住了“党组织有效发挥作用”这一关键环节,创新构建“一核三治、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机制,通过推动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科学发展和有效治理良性互动,让基层党组织在回应市民关切中“以事聚人”,在破解民生难题中“聚人成事”,既提升了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也推动了党建引领制度化路径化具体化,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实践创新提供了有益借鉴。

促进了城市战略的落地见效

成都的改革实践,鲜明了“服务中心大局”这一工作主线,围绕城市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发挥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体系优势,以城乡社区为场域实现资源整合、力量聚合,推动城市总体战略落地见实和重点任务末端见效,为全国各地加强党领导城市工作的实现路径提供了经验启示。

办好了群众身边的实事小事

成都的改革实践,彰显了“人民至上”这一价值取向,以满足人的发展、人的需求和人的感受为逻辑起点,聚焦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通过精准精细回应民生诉求、用心用力解决群众困难,将城市发展成果转化为市民可感可及、普遍受益的幸福体验和社会认同,为全国城市探索人本化发展新路提供了鲜活样本。

丰富了基层治理的内涵外延

成都的改革实践,把握了“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辩证关系,创造性构建党建引领、双线融合治理机制,通过社区发展治理和社会综合治理衔接融合,推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有机统一,实现基层治理逐步向社会治理更宽领域拓展,初步形成了党领导社会建设的体制框架,为全国党领导社会建设体制创新提供了宝贵经验。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