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
通知公告
持续深化社区专职工作者职业化改革 夯实新时期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人才支撑
摘 要:

近年来,市委社治委围绕全面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水平的目标定位,抓牢“人”这一战略要素和第一资源,结合新阶段城市基层治理特点和规律,持续深化社区专职工作者职业化建设,不断优化社区专职工作者成长发展的制度环境,一支顺应时代发展、满足群众需求、结构科学合理、素能专业优良的社区人才队伍正在形成,有力夯实了城市基层治理基础人才支撑。

目前,全市社区专职工作者共计约2.6万人,其中村(社区)“两委”成员约2.3万人。较2018年,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人数占比增长约5.1%,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增长约16.2%,平均年龄从44.4岁减少至40岁。23个区(市)县相继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职业化管理体系和岗位薪酬体系,全市社区专职工作者人均财政支出从4.47万/年增长至7.24万/年,增幅达61.9%,共104人进入党政机关或事业单位。

聚焦制度建设 健全职业管理机制

制度建设是推动社区专职工作者职业化,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因素。市委社治委聚焦人员配备、人事管理、激励机制、薪酬福利等关键环节和重点内容,持续完善相关政策体系,为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建设夯实制度基础。

制发专门文件,填补政策空白。2018年,出台成都市首部关于社区专职工作者的规范性文件《成都市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办法》(成社治发〔2018〕2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及其配套薪酬管理文件《关于全市社区专职工作者职业化岗位薪酬体系的指导意见》(成社治发〔2018〕3号)(以下简称《薪酬指导意见》),为村(社区)“两委”成员赋予社区专职工作者职业身份,从范围定义、配备方式、管理机制、培养发展、薪酬体系等方面建立起全周期管理体系,使社区专职工作者的进入、成长、发展和退出等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完善政策措施,深化制度建设。自2020年起,市委社治委以研究修订《管理办法》《薪酬指导意见》为切入点,纵深推进全市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职业化建设。经深入调研、多方收集意见建议、反复修改完善后,正式印发《成都市城乡社区专职工作者职业化管理办法(试行)》《成都市城乡社区专职工作职业化岗位薪酬管理办法(试行)》,更加凸显了专业发展导向、完善了职能定位、拓展了职业成长路径、丰富了激励关怀制度,进一步激发了社区专职工作者干事创业、担当奉献,提高了我市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

强化科技支撑 开发统一信息管理平台

搭建基础数据平台,摸清人员底数。2019年,市委社治委在深入调研和摸底的基础上创新开发“成都市城乡社区工作者信息管理系统”,分层分类录入全市66380名社区工作者的年龄、性别、学历、职业水平、政治面貌、工作年限等基础信息和薪资情况、主管部门、劳动关系等信息,初步构建起社区工作者统一规范管理的信息基础。通过信息管理系统进一步厘清了全市社区工作者相关情况,汇编形成《2019成都社区工作者白皮书》,对队伍建设概况及存在的问题短板进行了深入分析,为相关工作提供了重要信息参考。
升级功能模块,实现智慧管理。2020年,围绕社区工作者信息系统前期运行情况和基层实际工作需求启动系统二期建设,在强化基础信息采集和统计分析功能的基础上,新增组织架构、人事管理、薪酬管理、人事档案、人事报表、系统管理等功能模块,有效优化完善和拓展升级了原系统的运行方式和功能模块完善。2021年8月二期系统将建设顺利完成并全面投入使用,将为23个区(市)县社区专职工作者精细化智慧化管理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和信息支撑。
注重培训赋能 构建人才培养体系
分层分类建立培训机制。市委社治委充分发挥统筹作用,坚持分级组织、分类实施的原则,以社区专职工作者为重点对象,构建市级示范、县级普遍、镇街兜底的社治工作队伍全覆盖培训体系,形成“源头培养、跟踪培养、全程培养”的全周期培训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孵化,切实增强社治人才队伍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能。近年来,依托在蓉高校和基层特色院校等资源,灵活采取实体培训班、网络课堂、实践教学、案例分析、特色讲坛等方式,平均每年举办市级示范培训实体班20余期,开展月讲坛、“Hi!社区”“基层治理公益云讲堂”“蓉城社区发展治理·云讲堂”等人才讲坛10余期,全市累计开展线上线下培训约300余期,市级示范培训近20万人次,区(市)县重点培训达15万余人次,镇街兜底培训20万余人次。

多措并举夯实要素支撑。持续推进“一教五库”建设,完善培训教材,形成《社区发展提能》(社区场景、社区商业、社区美空间、社区微更新项目)、《社区治理增效》(社会组织、社区社会企业、小区治理案例)、《社区服务提质》(社区综合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小区党群服务站)等60余本教材;扩大师资库,通过“Hi!社区”“社区BBking”和示范评选等活动,挖掘本土实务类讲师约50人,更大范围推广成都社治经验;扩展基地库,从百佳示范社区、主题社区、特色街区、示范小区中优选点位纳入现场教学基地库;完善专家智库,链接各方资源与社工类、社会组织类专家开展合作;优化院校库,与清华大学高质量研究院建立初步联系,与在地院校进行教育培训、资源共建、教学资源共享等深度合作;完善课程库,围绕社区发展治理领域理论和实践创新,围绕政策理论、社工站建设、空间美学应用等内容录制线上课,筛选打磨21门精品课程纳入线上课程库全市共享。

创新人才引育模式 打造本土特色品牌

市委社治委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主动发掘整合社会资源,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人才挖掘和培育品牌项目,推动社区工作者相互学习、陪伴成长。

组建社治宣讲团,搭建人才交流互动平台。坚持“引进来+走出去”,通过“区县发掘,市级归集”的途径,新发掘一批、精选一批、指导一批社区人才组建“Hi!社区”成都社治宣讲团,积极联动成都各区县以及德阳、眉山、资阳等城市,围绕“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等主题开展“四城一体”宣讲专场,分享社治经验,传播天府文化,两年来共选拔宣讲团成员20名,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宣讲活动30余次,覆盖全市区(市)县,录制教学视频45讲,时长超过80小时,宣讲课程受益人群超过10000人次。

上线“请教一下”节目,研讨解决实践共性难题。组建由30余名成都市本地青年学者构成的“蓉城社治学社”,针对关注度较高的问题和话题设置探讨答疑环节,依托公众号和“天府市民云”等线上平台定期传播推广,帮助广大社区工作者拓展思路、开阔眼界,搜集全市社区工作者诉求问题121个,录制节目4期并回应16个问题,播放超过4000人次。

开展“续航计划”,传承优秀社治经验。实施“续航计划”,以我市村(社区)“两委”换届后优秀离任村(社区)干部为重点对象,聚合有意愿、有经验、有能力的优秀人才,帮助其重新回归社区发挥余热,带领新一辈社区工作者工作成长。目前,已优选部分优秀离任村(社区)干部组成“续航计划”成员库,参与到41个社区的“陪伴式”治理支持工作,协助开展社区工作规划、疑难问题指导、周边资源链接等工作,解决大小矛盾300余个。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