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
通知公告
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治理,党建引领、“智慧蓉城”赋能……以人为核心 提治理效能
摘 要:

日前正式发布的《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下称《总体方案》)提出,要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治理理念、治理模式、治理手段,全面提升安全韧性水平和抵御冲击能力,使城市治理更加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率先探索符合超大特大城市特点和发展规律的治理路径。为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提供保障。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何艳玲认为,作为新时代治理现代化的探索,成都治理的重要特质是:在党的领导下,以城市发展为轴心,以社区为基点,以“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为核心。

面向未来,成都将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以精准精细、智慧智能、共建共享、安全韧性为方向,创新治理理念、模式和手段,实现城市发展与治理良性互动、秩序与活力融合共生,加快建设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示范区。

城市智慧治理

适应数字技术融入社会运行新趋势,建设数字政府和数字社会

“中和街道东寺街有共享单车乱停放,请迅速处理!”安装了360°车载智能摄像头的AI巡逻车发现了共享单车乱停放的问题,位于成都高新区AI创新中心的城市智慧运营平台立即收到问题反馈并发出工单,市容巡查工作人员随即赶往现场进行整治摆放,整个过程用时不到15分钟。

这是成都高新区创新推出“云城队长”管理模式的一个场景,通过以工单系统为基础的城市智能运营平台,快速处置城市服务难题。“以智能化设备、物联网技术为依托,我们创新引入AI巡逻车,可实现自动识别、抓拍、生成工单,以快速缩短问题发现时间并及时处理,破解了城市治理中‘全面管’‘管全面’以及人员不足等难题。”成都高投城资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云城队长”已与新川片区内街道办、派出所、交警、社区、物业小区等建立了联动机制,将市政管理全业务实行共建、共管、共治,极大提升了现场业务开展效率和现场管控品质。截至目前,工单及时响应率达95.42%,工单及时完结率为96.69%。

以市民的生活感知为出发点,上线一公里社区生活地图,背后依靠的是成都政务服务“天府市民云”平台。自2018年上线发布以来,“天府市民云”已累计集成700余项城市服务,注册用户量突破1100万,连续3年市民满意度92%以上。服务范围覆盖全生命周期,服务触角从市级触达社区,“天府市民云”已成为成都“人人必备”的APP。

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成都作为国家信息化试点城市、国家新兴城镇化试点城市、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城市,智慧蓉城建设正在加速开展,更多的智慧场景在切实提升着城市的宜居度。

《总体方案》提出,要建设“城市数据大脑”,增强城市整体运行管理、决策辅助、应急处置能力,推行城市运行一网通管、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公共服务一网通享、社会诉求一键回应。

面向未来,成都正在以“智慧化”手段提升治理效能,着力提升城市治理智慧化水平,以“智慧蓉城”为抓手加快建设实时感知、全域覆盖的城市运行生命体征体系,完善三级协同联动的智慧治理架构和专业化指挥中心,“揭榜攻关”推进疫情防控、交通管理、应急管理、治安管控、生态环保等应用场景和试点示范,完善跨部门、跨领域数据实时汇聚应用机制,提升“天府蓉易办”“天府市民云”等服务平台功能,不断提升城市敏捷治理、科学治理水平,实现申请政务服务事项100%“最多跑一次”、90%“可全程网办”。

城市安全韧性

全面提升安全韧性水平和抵御冲击能力

周知!清明祭扫需要这样预约——就在3月18日,成都市民政局微信公众号发出倡议:疫情仍未远去,防疫不能放松。倡导市民提前预约,错峰祭扫。同时发布各殡葬服务机构的地址和电话等,方便市民根据各自时间安排进行预约出行。

这仅仅是城市管理过程中的一个微小细节。

对于一个韧性城市来说,建立城市治理风险清单管理制度、提升市政管网安全性、增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救治能力、创新超大城市应急物资保障机制等,都是应有之义,其最终目的就是要筑牢城市防风险的基础保障。

这其中,自然灾害预警发布是重要组成内容。据成都市应急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成都市自然灾害预警发布平台已初步建成。这一综合性集成应用平台依托成都市卫星遥感监测、视频融合、语音识别与控制、人口热力图数据服务等支撑平台,融合应用防汛、气象、公安天网、环境监测、市场监管等部门应用,搭建城市安全和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框架,覆盖监督管理、监测预警、指挥救援、决策支持和政务管理五大业务应用领域,实现跨系统、跨部门、跨层级的大数据综合应用。

以此次3月19日晚开始的强降温、大风、雷雨天气为例,早在一周之前,成都就已经发布了相关的预报信息,并在3月18日发布黄色预警。成都市应急管理局为此提醒,广大市民要做好强降温期间安全风险防范工作,生产经营单位要停止露天活动、旅游景区景点做好游客疏散和管控等。

根据目前确定的工作安排,今年成都将重点做强智慧科技支撑、强化基础设施保障、夯实基层治理基底,提升市民群众的安全感。首先,是加快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建设,持续扩大智慧安防小区覆盖范围,打造智慧社区综合信息平台,推进社区发展治理数字化转型升级。此外,将加快推进沱江、金马河流域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和中心城区排水能力提升改造工程建设,持续推进食品追溯体系建设和药品抽检体系建设。

社区治理能力

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在玉双路11号门口,一张“15分钟便民生活圈导视图”,成为来往路人关注的焦点。图中,包括超市、酒店、银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服务点位,均列其中。“为来往市民游客尽可能地提供最便捷的服务,是制作这个导视图的初衷。”成华区猛追湾街道办事处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就是要提升街道办为民服务能力。”

让人民群众参与、让人民群众受益是社区治理的出发点之一。在崇州白头镇大雨村幸福里,坝坝会成了项目推进的“利器”:村党总支通过坝坝会,将项目建设的具体情况、下一步打算、如何投资参股、如何分红等一一罗列;村民则通过坝坝会,表达自己的诉求、提出项目发展的建议等。党建引领下的社区发展,成效明显:该村党总支带领干部群众在乡村振兴上下功夫,大雨村先后获评四川省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省级四好村,成都市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十大川西林盘消费新场景,如今的幸福里也真正让村民走入“幸福里”!

“改不改、改哪里、怎么改”都由群众说了算——在成华区双水碾街道花径路社区金桂园小区改造过程中,社区根据居民诉求合理调整设计方案,推动老旧小区更新改造更加精细精准。“居民议事,就是讨论居民周边关切、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事情,让居民参与到老旧小区改造中来,不仅仅是共建共治,关键在共享过程中,居民会自觉维护这个他也出了力的改造成果!”社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提升社区治理能力,是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必然要求。中央党校党建部原副主任戴焰军教授认为,成都的经验体现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非常重要,“通过党建的推进将基层组织建设好,将党员队伍建设好,在解决群众的现实问题以及创造和谐美好的社会秩序中,发挥了党建引领的作用。”

成都提出,未来将全力塑造培育社会治理共同体,探索党建引领的社区发展治理与社会综合治理“双线融合”机制,健全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市民群众等参与治理的形式、渠道和政策,进一步完善社会风险全周期防控体系,全面增强街道(镇)行政执行和为民服务能力,创新群众共治模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