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
通知公告
“三生融合”打造品质化现代社区 “五维一体”构建现代化基层治理体系
摘 要:

近期,成都市正式印发了《成都市“十四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不仅是成都社区发展治理领域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而且在全国省会和副省级城市中也尚属首个。《规划》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部署要求,主动融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工作大局,以建设幸福美好公园社区和构建社区发展、社区治理、社区生活、社区安全、社区行动“五个共同体”为主要任务,明确了全市社区发展治理“十四五”时期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举措和保障措施。

一、规划背景

“十四五”时期是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奋力实现新时代“三步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关键阶段,也是建设幸福美好公园社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五年,社区发展治理事业既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肩负着新的更大责任。

从战略导向来看,社区发展治理的定位已从“社区视角”拓展为“基层治理”。进入新发展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将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作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工程来部署推进,专门下发《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强调要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维护国家政权安全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基层治理工作的重要性。省委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演进趋势,作出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的重大决定,着力构建新时代四川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为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省、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有力保障。进入“十四五”时期,基层治理已上升到国家治理的时代前沿,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已成为成都落实国家战略的时代使命,社区发展治理作为城市治理的底部支撑、社会治理的基础工程、基层治理的主要内容,既面临着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任务,也肩负着夯实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基层基础的重要使命。

从实践导向来看,社区发展治理的阶段已从“叩门起步”进入到“深化拓展”。“十三五”时期,市委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揽,系统性、整体性、全局性推进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构建起党委统揽的组织领导体系、系统完备的规划政策体系、场景驱动的社区发展体系、多元协同的社区治理体系、精准高效的服务供给体系、要素集成的支撑保障体系,为高质量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进入“十四五”时期,社区发展治理走到了理念再深化、实践再创新的重要阶段,需要深刻把握国家最新战略赋予的新使命新要求、城市发展阶段呈现的新趋势新特征、人民群众需求变化带来的新向往新期盼,加快构建现代化基层治理体系和品质化现代社区营建模式,在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推动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协同共进。

从问题导向来看,社区发展治理的任务已从“宏观着手”转变成“微观发力”。历经四年多的持续探索,社区发展治理的四梁八柱基本成型、工作体系日趋完善,但面对创新基层治理能力建设的形势任务,体制机制层面还存在制度创新不足、力量统筹不够、职能配置不优等问题;面对市民多元化品质化的服务需求,服务供给体系还存在公共服务供需失衡、便民服务匹配不准、生活服务品质不优等问题;面对城市社会组织结构的动态变化,共建共治共享还存在居民参与意愿不强、市场活力激发不足、社会协同程度不高等问题;面对治理重心下移的实践方向,资源要素配置还存在配置方式粗放、应急能力不足、共享机制缺位等问题;面对基层治理智慧化的发展趋势,智慧治理体系还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信息共享不畅、数据标准缺失等问题。针对这些现实难题,既要坚持已经形成的战略设计和制度安排,更要靶向施策、微观发力,进一步提升发展的可及性、治理的有效性、服务的精准性、改革的针对性、方式的创新性,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持续走向深化。

二、编制过程

为高质量做好编制工作,市委分管领导牵头组建课题组,开展专题调研和规划编制。在调研过程中,课题组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精神,认真学习贯彻省委市委全会精神,多次深入青羊区、武侯区、大邑县等区(市)县的街道、社区、小区现场调研,分类组织专家学者、基层干部、社区居民、社会主体深入座谈交流,专程赴京拜访国家级智库领导和专家了解中央最新精神。在编制过程中,课题组在回顾总结四年多来社区发展治理的实践成效,认真分析新阶段新格局背景下面临的机遇挑战,吸收采纳理论界和实务界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充分衔接国家和省、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四川省“十四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规划》以及《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多次征求相关市领导、市级部门和区(市)县意见建议,形成了《规划(送审稿)》。2022年4月18日,市政府第165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规划》。

三、主要内容

《规划》主要分为6个部分,共17个小节。

第一部分,前言。对规划的编制意义及总体情况进行说明。

第二部分,规划背景。系统回顾、梳理总结了“十三五”时期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取得的总体成效,深入分析、客观审视了面临的时代机遇与问题挑战。

第三部分,总体要求。围绕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体现成都特色,明确了深化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指导思想和坚持“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人民至上造福人民”等5条基本原则。综合考量市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城乡社区发展定位差异,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

第四部分,建设幸福美好公园社区。提出构建开放包容、特色鲜明、可持续发展的幸福美好公园社区体系,包括分类建设城镇乡村产业三类公园社区、梯次创建未来公园社区、特色打造主题公园社区。该部分衔接《成都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总体规划(2018—2035年)》,形成了三类公园社区评价指标体系。

第五部分,构建基层治理共同体。将中央“建设基层治理共同体”的重大要求落实到社区层面,提出构建社区发展共同体、社区治理共同体、社区生活共同体、社区安全共同体、社区行动共同体,包括72项重点工作。该部分衔接成都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和相关领域专项规划,对应“五个社区共同体”分别设置了5个项目专栏。

第六部分,保障措施。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供给、加强规划实施和营造良好氛围。

四、重点任务

(一)服务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工作大局,建设幸福美好公园社区。

《规划》聚焦“公园城市建设什么样的社区、怎样建好社区”这一重要命题,对照《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将公园城市核心理念落脚到城乡社区,系统构建以生产、生活、生态融合为导向,以城镇、乡村、产业社区为基础,以未来公园社区为引领,以主题公园社区为特色的幸福美好公园社区体系,着力打造彰显公园城市特质、定义幸福美好生活、适应现代治理需要的品质化现代社区,促进城市空间形态、功能布局、生活内涵和治理体系的系统性变革。

一是分类建设城镇乡村产业三类公园社区。《规划》围绕服务市委“三个做优做强”重大决策,以城乡社区为场域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分类明确城镇型、乡村型、产业型公园社区不同的功能定位。城镇公园社区以功能复合、品质宜居为导向,强调空间合理规划布局,重点为居民提供良好人居环境、精细便捷服务、多元消费场景;乡村公园社区以城乡融合、生态宜居为导向,强调资源活化利用,重点构建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的产业模式;产业公园社区以产城一体、宜业宜居为导向,强调职住平衡、社企联动,重点营造有利于小微科创企业发展、个体创造活力激发的创新创业生态。

二是梯次创建未来公园社区。《规划》学习借鉴国内先进城市经验做法开展未来公园社区建设,按照“一心三愿景四原则七特征九场景”的总体思路(“一心”:以人民幸福美好生活为中心;“三愿景”:建设强大而包容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打造具有生活成本竞争力的理想社区、营造充满活力又富于创造的场景氛围;“四原则”:新理念引领、差异化定位、场景化设计、高质量运营;“七特征”:人文化、智慧化、开放式、复合型、空间美、包容性、有韧性;“九场景”:生态融合、健康医养、人文教育、建筑空间、绿色出行、休闲消费、智慧智能、创新创业、共建共治共享),以场景营城社区营造的方式,将社区发展治理贯穿于社区规建管运治各方面全过程,探索打造面向未来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引领幸福美好公园社区永续发展。

三是特色打造主题公园社区。《规划》倡导以“一社区一主题”“一社区一特色”的理念推进幸福美好公园社区建设,聚焦落实市委“四个结构调整”、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举办大运会、建设智慧蓉城等中心工作,根据不同社区的资源禀赋、区位环境、历史人文、产业集聚等特点,分类营造绿色生态、文化创意、运动健康、智慧科技、国际时尚等类型主题社区,推动幸福美好公园社区建设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二)落实中央和省委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最新部署,构建“五维一体”的基层治理共同体。

《规划》聚焦“如何以社区发展治理的理念、方法、路径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这一重大课题,将中央“建设基层治理共同体”的重大要求落实到治理末梢,以发展治理融合、五维一体推动为路径,系统构建社区发展、社区治理、社区生活、社区安全、社区行动“五个共同体”,全面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成都特点的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新路。

一是构建社区发展共同体。坚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全过程、落实到社区基本单元,将社区发展的内生动能聚焦到空间、场景、产业、生态、文化等要素的融合重塑,实施社区空间品质提升、社区场景营造赋能、社区商业发展繁荣、社区生态价值转化、社区天府文化创生“五大行动”,让城乡社区成为新场景的价值增值地、新经济的成长发育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释放地。

二是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牢固树立全周期管理和全要素集成理念,围绕提升基层治理社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将社区治理的关键举措细化为平台搭建、组织延伸、多元参与、手段创新等方面的深化拓展,推进自治活力提升、小区治理延伸、社会主体培育、公民道德建设、智慧社区创建“五大工程”,夯实超大城市现代治理的基层基础。

三是构建社区生活共同体。聚焦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向往,充分发挥城乡社区贴近居民、贴近生活的天然优势,将社区服务的深化重点落脚到分类供给、精准匹配、优质高效、便民利民等方面的有效提升,推动社区公共服务配置机制、政务服务下沉机制、便民服务培育机制、志愿服务参与机制、服务载体运营机制“五个优化”,让市民生活更有质感、让幸福城市更具成色。

四是构建社区安全共同体。把握好发展和安全、秩序与活力的辩证关系,发挥好城乡社区“前哨站”作用,将平安社区的建设重点落实到应急能力建设、矛盾纠纷调处、风险隐患化解、薄弱区域整治等领域,推进重大灾害应急响应、公共卫生风险应对、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安全隐患系统治理、社会心理危机干预“五个强化”,筑牢城市安全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底部支撑。

五是构建社区行动共同体。鲜明大抓基层、抓实基层的导向,围绕推动治理和服务重心下沉,将增强治理效能的工作抓手具化到基层党组织、政府、市场、社会等主体的作用发挥,不断提升党建引领、法治保障、市场运筹、社会协同、基层统筹“五种能力”,让基层有更多精力抓服务、更强能力谋发展、更高效率促治理。

五、主要特点

(一)在宏观考量上注重国家战略与城市特点相统一。《规划》深刻认识城市工作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基层治理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作用,主动适应超大城市发展规律和现代社会演进趋势,从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的底层逻辑出发,进一步强化城乡社区的发展价值、生活内涵、治理功能,将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战略落脚到建设幸福美好公园社区基本单元,将中央“建设基层治理共同体”重大要求具化为构建“五个社区共同体”,全面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在目标追求上注重激发活力与良序善治相平衡。《规划》把握现代社会既要充满活力、又要和谐有序的辩证关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发展和安全、秩序与活力,以巩固党的执政根基、创造幸福美好生活为主线,树立全周期管理和全要素集成理念,强化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整体提升基层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和公共安全水平,全面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切实筑牢民生幸福高线、城市平安底线,推动幸福美好生活与良序善治相得益彰,让市民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三)在策略选择上注重系统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规划》突出不同功能定位将城镇社区、乡村社区、产业社区作为基本分类,着眼引领城市未来发展将未来公园社区作为高级形态,根据不同社区资源禀赋将主题公园社区作为多样表达,系统构建开放包容、主题鲜明、可持续发展的幸福美好公园体系。《规划》紧紧围绕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点领域,着眼加强基层治理能力建设,创新提出深化镇(街道)“四个一”管理机制改革;着眼破解居民小区治理难题,创新信托制物业服务模式;着眼提升社区自我造血能力,创新提出发展社区经济、培育社区商业若干措施;着眼夯实“智慧蓉城”底部支撑,创新提出打造“社智在线”社区综合信息管理平台。

(四)在任务落地上注重指标牵引与项目支撑相衔接。《规划》着眼确保幸福美好公园社区建设目标全面完成,衔接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总体规划,围绕服务、文化、生态、空间、产业、共治、智慧七大应用场景,按照2025年、2035年两个时间节点测算形成幸福美好公园社区基本评价指标体系,推动编制未来公园社区规划导则、主题公园社区建设指引,形成规划引领、指标牵引、迭代升级、特色打造的幸福美好公园示范创建工作体系。《规划》着眼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重点任务落地见实,结合前期城市基层治理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研究成果,围绕构建“五个共同体”分别提出44项主要量化指标和79个重大支撑项目,确保各项工作操作有指引、实施有抓手。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