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
通知公告
文明铺就幸福底色 奋力向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迈进
摘 要: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也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关系着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美丽抬眼可见,幸福触手可及。

盛夏,行走在成都城区的大街小巷,街道整洁干净,绿树掩映、繁花似锦,路上交通秩序井然,行人友好礼貌;夜幕降临,人们来到公园、绿道或休闲广场,徒步、慢跑、健身……悠然自得、好不惬意。

成都连续五届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在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下再接再厉,外增“颜值”、内练“气质”,奋力向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迈进。

“责任清单”办成“幸福清单” 创建成果 惠民利民

“看见雪山的时间越来越多了,成都的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好。”正在锦江公园锻炼的市民李峰说。

朝霞与雪山同框,推窗看雪山,已经融入成都人的生活日常。遥望雪山与优良的空气质量密不可分。今年上半年,成都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145天,无重污染天气。据网友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在成都看到35次雪山。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城市文明的重要体现。今年上半年,全市114个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同比提升2.6%个百分点。成都已编制《成都市“十四五”水生态保护规划》,除了水质全部达到Ⅲ类及以上水质目标外,突出城市和农村黑臭水体控制比例群众关注度较高、获得感较强的指标。

筑牢绿色生态本底,成都开展“五绿润城”“天府蓝网”行动,建设以“锦城绿环”和“锦江绿轴”为主体的城市绿道体系,持续推进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环城生态公园等重大生态项目。

成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建思路,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在锦江区海桐街社区公园,蜿蜒的步道旁植物错落有致,目之所及,满目葱绿。“现在下楼就能邂逅绿意浓浓的‘小花园’,太巴适了!”家门口的变化让家住锦江区东方丽景小区的黄女士连连称赞。

傍晚的望平街,繁华但不聒噪,咖啡馆闲坐的人群、香香巷内沸腾的火锅、夜间集市上琳琅满目的创意小商品,共同勾勒出成都的“烟火气”。这条曾以“交通拥堵、嘈杂无章”闻名的街巷,如今摇身一变成为成都文明社区的典范。

一个个老旧小区焕然一新,一条条背街小巷精致如画,一个个集贸市场提档升级,一座座公共卫生间明亮整洁……成都市将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责任清单”一项项办成了成都市民的“幸福清单”。

制度保障“查漏补缺” 推动创建 提质增效

人以城为“家”,城以人为“本”。让市民满意,正是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的终极目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文明城市建设,离不开制度的支撑。

创城工作越到攻坚期,硬骨头就越难啃。这其中当然有很多方面的因素,但如何一如既往、从始至终地调动起全社会的积极性,合理的曝光方式、奖惩机制必不可少。

为了推动创城工作走向深入,市领导联系督导、分级分类调度,推动创建标准融入部门工作日常;按照“1+N”的制度设计,先后出台成都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十条措施、成都市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行动方案,措施与方案形成一“纲”一“目”,统筹布局,协同实施,推动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做到纲举目张。

为了强有力推进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成都市出台了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四个一”常态推进制度,建立每周一巡查、半月一拉练、一月一调度、一季度一测评常态推进机制,全力构建工作闭环。

以巡查为依托,有效发现问题,推动整改。针对全市2532个国测点位及随机抽查点位开展3轮6次巡查,累计发现问题135222条,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推动问题及时整改到位。

互看互学、现场把脉,共谋创城工作实招妙招。先后组织4场片区拉练活动,通过现场观摩、座谈交流,有效促进创城工作提升。

以攻坚为抓手,解决创建重难点问题。实施创城“一线工作法”,每周逐一对国测点位的十分弱项、“文明顽疾”等开展专项督导,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调度会上,督查交办问题、点名批评的场面“辣味”十足。

以测促创。委托第三方开展综合测评,在全市通报测评结果,动态反映工作成效,并将成绩纳入区(市)县、市级有关部门的目标绩效考核。

从上到下,从干部到群众,从城市到乡村,处处都能感受到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的强劲脉动。

“创城”与“育人”结合 平凡之善 塑造城市内涵

成都三环路,一辆厢式货车发生交通事故,车辆起火,司机被困,生死一瞬间,十几位普通司机,冲向了大火,冲向了危险,他们,就是这座城市的平凡之善。

成都人的暖心故事一次次在网络刷屏:从想把受过的苦难转化为爱、在店门口摆放爱心钱箱的“90后”老板刘本福,到第一时间冲进熊熊烈火救出邻居老人的辅警黄毅,到救下因一氧化碳中毒而晕倒的母女的快递员唐菁……是这一群平凡的成都人,传递着崇德向善的正能量,用他们的文明行动守护着城市的岁月静好,托起成都城市文明的幸福模样。

6月23日,一场全城的礼赞——“文明大家赞”—“平凡之善”授奖暨首批文明公益大使聘任仪式举行,送给38名危难之时挺身而出的普通人。他们因同样的信念和坚守,在人群中绽放更为璀璨的光芒。

创新市民参与创建渠道。征集390名文明公益大使、市民观察员和市民监督员,创新开展“大家谈”“大家做”“大家赞”三大品牌活动,为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建言、献策。目前,“文明茶馆大家谈”已连续开展7期,每周还在成都各区(市)县范围内持续火热开展。在活动中,每个人都成了城市文明的参与者、倡导者、促进者,让社会主义道德的阳光温暖人间,让文明的雨露滋润社会。

面对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更高目标,成都把创城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6月,2022年第二季度“成都好人榜”发布,35人登上“成都好人榜”;常态化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系列评选活动,引领着越来越多的普通人积极践行善举。

小善养心,大善润城。从“文明高地”迈向“文明高峰”,每一个成都人都不能掉队。成都倡议每一位成都人以身边的好人好事为标杆,秉持崇德向善、向上向善的价值理念,从小事做起,在日常生活中传递平凡之善,点赞平凡之善,积极参与到文明实践活动中,为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贡献力量。

文明典范城市共建共享 文明铸魂 树立新风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城市的核心是人,文明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永远是文明城市创建的主角。

7月,在新一轮与新冠疫情斗争的日子里,数以万计的志愿者默默付出,近4万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周密有序的网格化管理短时间内扭转不利局面,成都经受住了疫情的考验,更展现了“老牌”全国文明城市的政治勇气和城市担当。

文明是一种自觉,其动力源于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说到底还是要看百姓支持不支持、参与不参与、满意不满意。成都充分调动市民的主动性,文明城市创建迸发出活力和创造力。

成都以高质量的志愿服务项目为抓手,以人民为中心,把群众需求作为文明实践的指挥棒,让人人成为文明实践的参与者。

人人争当志愿者,处处吹遍文明风。在全国首个“学习强国” 主题街区,在院落里的“红色共享小屋”和“红色书角”, 在成都市规划馆、成都战役纪念馆等,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通俗易懂;在公园,在绿道,在林盘,在山间,成都人就地当志愿者,倡导无痕露营、践行绿色骑行;在医院,在政务服务中心,在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在商务楼宇间,一眼就可以看到志愿服务岗,有疑问,就找志愿者答疑解惑……公园、博物馆、街头巷尾、社区院落都有志愿者的身影。

在“文明兴蓉”平台,每天约有3万人次参与文明实践或志愿服务活动,日均开展活动数量超过500场,成都市注册志愿者突破300万。截至目前,成都共建成332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位,他们不仅是市民的“15分钟实践圈”,更是“美好生活的幸福圈”,将一场场具有“成都味儿”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送到市民家门口。

市民文明素质高一分,城市形象美十分。每一次斑马线前的礼让,每一次餐桌上的光盘,每一次俯身捡起垃圾,每一张志愿者的笑脸,每一个一米线的距离……我们的一举手一投足都是文明的缩影,文明的“磁场”悄然改变着市民的精气神。

一城文明风,满目和谐情。

文明建设是一场没有尽头的“幸福接力”。让城市因文明更美丽,让生活因文明更美好。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