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家住成都郫都区郫筒街道蜀都新邨社区香门第小区的王勇酝酿了一个新计划——他想在小区率先发起一个青少年研学计划。身为退伍特种兵和党员的他,也是该小区11栋的楼栋微网格长,为了让小区更有凝聚力、治理更高效,他不仅搭建了楼栋专属的服务群,搜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还牵头做了不少公益活动。
在香门第小区,像他这样的微网格长一共有17位,每个微网格还联动了包含普通群众、报到党员、居民小组长和专职网格员等“微力量”,构建起“微网实格”组织。依托这样的组织,小区治理有了新变化。
“五关键”工作法 挖掘微网格长17名
香门第小区是典型的“三新”小区:新环境、新邻里、新关系。小区共1895户,目前入住率约60%。
王勇是第一批入住的业主,据他回忆,刚搬来时大家基本上没有交流,“电梯见面都不得打招呼,更别提一起做活动了。”
而热情的王勇总是在小区来新邻居的时候主动帮他们搬家,甚至还会为新邻居准备好对联、“福”字和社区服务地图,并主动介绍周边公共服务。他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邻居的“心门”,化解了大家“对面不相识”的尴尬。因此,社区也鼓励他持续开展“欢迎新邻居”活动。
在社区的支持下,王勇搭建了楼栋微信群。这个群,不仅是基层宣传群、通知发放群,也是意见搜集群、活动组织群。通过这个平台,居民们日渐熟络,从不愿意关注公共事务,到主动建言献策、参与公益活动。
社区副主任李茜介绍,社区探索了居民组织建设“五关键”工作法。按照破冰、觅人、组队、赋能、织网的发展规律,稳步推进“微网实格”组织建设。“去年8月至今就挖掘了30多名稳定的微网格力量”,她说,王勇就是社区“挖掘”出来的17名微网格长之一,这些微网格长联动普通群众、报到党员、居民小组长和专职网格员等“微力量”,并依托微网格把1200余户团结在了一起。而在整个社区,这样的微网格有67个。
赋能“微力量” 让社区治理更有温度
“在工作中,我们发现了很多的居民乐于奉献,愿意成为我们的微网格力量,但却不晓得能做些什么。”李茜说,社区开设了“微光讲堂”,邀请专家对积极分子进行培训,为他们赋能。
“讲堂还研究了协商议事的方法”,她介绍,小区群里热聊的话题如何变成议题,就要满足“三有”要素——在一个或多个微网格内有一定比例的人参与话题讨论,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建议后报送给一般网格长,随后形成议题行动,这也可以避免业主只愿意当隐蔽的“键盘侠”,而忘了权责对等,这就是“有人、有事儿、有办法”。
“如何文明养狗”是小区讨论得最多的话题,养狗的和不养狗的居民各有立场,微网格员们通过讨论,形成了大家认可的解决方法。“他们跟物业一起,先把养狗的业主摸排出来,再上门为60多户业主发放狗绳,并宣传了出门要栓狗绳、及时清理狗狗的粪便等小区文明公约。”李茜说,自此之后,小区里干净、和谐了很多。
“我们将持续营造适合微网格力量生长的小区‘生态’,让更多的‘微力量’加入其中,让社区治理更有温度,更有实效。”李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