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白江区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基层治理的决策部署,区委主要领导把做强镇(街道)中枢作为“书记工程”亲自谋划、亲自部署,镇(街道)党(工)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持续推动队伍、资源、数据、服务下沉,探索构建“全程协同、全域统筹、全息研判、全时响应”的街域治理模式。
立足全程协同 推动队伍下沉 构建“指挥中枢”
配足配强网格力量。按照“专职网格员+微网格长、微网格员、党员兼职网格员+网格志愿者”的“1+3+N”标准配备网格治理力量3.9万名。开展“网格达人”建库行动,储备网格力量6200余人。推行“社治沙龙”提智行动,开办“社工识堂”“社区书记说”等系列活动40场次。
推动多元力量下沉。开展进网入格专项行动,推动3708名机关干部、636名镇(街道)干部和640余名村(社区)“两委”成员按需编入微网格队伍,落实公安、城管等425名基层执法力量,家庭医生、燃气电力等4071名行业服务力量下沉网格。
提升镇(街道)指挥力度。构建“平战结合”的工作机制,打通“条块”壁垒,逐项落实“五权”下放,增强镇(街道)党(工)委对治理队伍的指挥调度力度。日常状态下听从指挥调度的有4927人,应急状态下能发动5.4万余名治理力量。完善“网格发现、镇(街道)吹哨、部门报到”事件处置流程,构建网格事件上报、响应、处置、反馈工作闭环。今年以来,全区上报网格员事件总条数30121件,办结率99.29%,超过95%的问题在镇(街道)、村(社区)得到妥善解决。
立足全域统筹 推动资源下沉 构建“共治中枢”
强化资源统筹。创新“平台+合伙人+基金”的镇(街道)资源统筹模式,依托社区治理支持中心,链接社会企业、社会组织260余家,引入养老、托育、健身等多元服务。大同街道以200万资金撬动600万社会资本参与一心社区综合体建设运营。
强化资金保障。按照“财政保障一点、镇(街道)匹配一点、村(社区)出资一点”的思路,区财政拨付1223.6万元全方位保障网格基本运转和网格党组织运行。镇(街道)、村(社区)匹配2000万专项工作经费,通过积分兑换、积分银行等方式带动多元力量参与。
强化区域联动。依托“三结三帮”等区域化党建载体,引导镇(街道)党(工)委加强与辖区内驻区单位、大型商超、学校医院等专属网格的工作联动,对网格内的风险隐患、矛盾纠纷、群众诉求等实行“一格受理、全网联动”,形成“信息联通、事件联商、问题联治、服务联抓”工作格局。
立足全息研判 推动数据下沉 构建“智数中枢”
夯实数据底座。依托智慧治理指挥平台深化“实战平台”建设,整合天网、雪亮工程、智能烟感等物联感知设备1.9万余个,依托区级物联感知信息交换平台实现数据回流。通过争取市级回流、区级共享、基层采集的方式,汇聚人房等基础数据43.6亿余条,推动镇(街道)物联感知设备、网格数据“一网可观、一键调度”。
推动数据互通共用。依托城运平台“数据驾驶舱”,充分运用报表通,通过“以房管人”,汇聚“人、房、事、物”数据100万余条,赋予镇(街道)业务访问、数据查询、信息调取等功能,实现“一次采集,多方利用”。
实现数据智研。建立镇(街道)“数字化”工作平台,全面存储、分析、处理各类数据,实现信息共享和数据分析,为基层治理提供施策依据。截至目前,已存储、分析、处理各类工作数据3549条。
立足全时响应 推动服务下沉 构建“服务中枢”
做深做实网格帮扶。持续开展“三色”入户走访关爱,建立对红、黄、蓝三色人群的定期巡访关爱、动态监测预警和进入退出机制,截至目前,累计走访4.3万余人次,发现排查问题隐患90余个。
推动志愿服务进网入格。大力推行志愿服务进网格,成立“一格一品”志愿服务队83支,常态化在网格内收集社情民意、排查安全隐患,累计解决居民诉求2358个,消除安全隐患368处。
畅通“网格报事”反馈渠道。探索镇(街道)党(工)委主导、村(社区)党组织牵头、居民广泛参与的网格报事机制,通过“寻民意、议民情、办实事、评实效”四步工作法,以网格为单元,开展“家门口微民生”行动,设立1亿元资金池,撬动社会资金参与,集中解决群众痛点、难点问题。
下一步,青白江区将进一步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贡献青白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