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中国社区报》刊发文章《成都:以人为本建设未来公园社区?让幸福可感可及》,报道成都建设未来公园社区,提升现代社区品质,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实践和超大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
编者按: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实践和超大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公园城市需要怎样的社区,怎样提升现代社区品质?面对这一课题,成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探索建设未来公园社区。
解读
什么是未来公园社区?如何建设?
2022年是成都未来公园社区建设元年,全市范围首批共启动了25个未来公园社区建设。2023年成都又新启动建设50个未来公园社区,在“十四五”期间,成都将建成不少于100个未来公园社区,打造一批典型范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差异化定位 特色化发展
成都的未来公园社区以0.5至3平方公里左右为空间限度,以片区综合开发和场景营造为方式手段,旨在推动大中尺度城市功能在社区空间解构化、具象化,在微观层面实现从“造房子”向“造社区”“造生活”的营城路径转变,打造功能布局均衡、产业特色鲜明、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和市民生活共同体,有力有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市民高品质生活、促进社会高效能治理。
建设未来公园社区,是成都推进超大城市转型发展进行的一次创新探索,是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的细胞工程和筑基工程。“究其根本,未来公园社区建设的内核是以人为本,顺应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品质化生活需求,满足社区全人群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都市委社治委相关负责人指出,“从人本出发,瞄向全龄全时全域人群需求,这是未来公园社区的逻辑起点。”
纵观50个第二批未来公园社区,各地根据当地资源禀赋,差异化定位、特色化发展——
四川天府新区将建设鹿溪智谷西区未来公园社区,打造研发技术领先、服务链条完整、生态环境优美、生活配套完善的现代科技服务功能区;
成都高新区将建设交子商圈未来公园社区(河西片区),重点发展金融、时尚消费等主导产业细分领域,打造引领时代潮流新商圈;
锦江区将建设交子金融未来公园社区(锦江片区),抢抓未来产业发展新空间,打造全国一流金融商务区……
“2023年,成都未来公园社区建设将重点突出四个方面。”成都市未来公园社区建设工作推进专班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是突出科学规划引领,重点结合“三个做优做强”重点片区进行选址,高质量做好城市设计,策划好目标定位、核心功能和建设主题。二是放大投资拉动效应,加强项目包装策划,按季度赴国内先进地区开展未来公园社区主题招商推介活动,定期发布投资机会清单,用好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三是强化营城模式创新,鼓励市属国企积极参与建设;强化党建引领精细化治理,探索未来公园社区片区党建新模式和更高水平的“微网实格”治理机制。四是健全工作推进机制,优化完善市区两级专班组织架构和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加快完善政策体系,开展品牌价值宣传推广。
精准施策 强化指引和约束
日前,在第三届公园城市论坛闭幕式上,成都面向社会正式发布了《成都市未来公园社区规划导则》(以下简称《规划导则》)和《成都市未来公园社区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指标体系》),为全市未来公园社区建设提供了规划指引和实操指南。
《规划导则》是未来公园社区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对未来公园社区的战略意义、内涵特征和营造策略等予以了明确,为各区(市)县编制点位城市设计,策划好目标定位、核心功能和建设主题提供规划指引和路径遵循。《规划导则》主要提出了以人民幸福美好生活为中心和实现“3”大愿景(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坚持“4”项原则(新理念引领、差异化定位、场景化设计、高质量运营)、具备“7”大特征(人文化、高智能、开放式、复合型、空间美、包容性、有韧性)、营造“9”大场景(生态融合、健康医养、人文教育、建筑空间、绿色生活、休闲消费、智慧应用、创新创业、共建共治共享)的“13479”基本思路,同时坚持分类施策,根据社区形态功能和营建方式的不同,将未来公园社区分为城镇、产业、乡村三大类型和新建、更新两种方式,并围绕九大场景营造明确了实施路径。
“《指标体系》强化战略传导,注重将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和高效能治理的三大目标和‘三个做优做强’重点片区建设的相关要求,转化为居民可感可及未来公园社区场景。”成都市委社治委相关负责人解读,一方面要注重差异化打造,将66个四级指标分为43个基础指标和23个特色指标,如强化社区绿地与自然区域的连通性、建设孵化平台等特色指标,鼓励各地在满足共性要求的基础上,选择符合自身优势和特色的指标进行规划建设;另一方面兼顾量化考核,优先选取尺度匹配、操作可行的指标项,强化引领性和可操作性。
探访
白鹭湾未来公园社区
推动公园场景与居民生活相宜
白鹭湾未来公园社区是成都首批25个未来公园社区之一。“智慧,是它最大的亮点。”锦江区委社治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依托环城生态公园和白鹭湾湿地公园生态禀赋,导入深圳产业创新资源,将把白鹭湾未来公园社区打造成公园城市新标杆、未来社区新典范,让“智慧白鹭新湾”“未来公园街里”“幸福美好生活”呈现在广大市民面前。
引育未来科技产业
在未来公园社区,“未来”二字体现在什么地方?“在我们看来,智慧,是未来公园社区与传统社区最大的不同,将聚焦智慧商业、智慧医养、智慧城市、智能制造进行建设。”锦江区委社治委相关负责人说。
按照建设“成都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蓉深合作科技产业新高地、成都未来公园社区新典范”的发展目标,白鹭湾未来公园社区重点打造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链、鸿蒙生态软件产业链、深投控物联网产业链、智慧交通产业链4条特色细分产业链。
为支持产业发展,聚焦科技创新和产业培育,白鹭湾未来公园社区特别打造“科技金融、科技园区、科技产业”三大产业集群,构建“科技创新资源导入+科技园区+科技金融+上市公司+科技产业集群”五位一体商业模式,形成以科技金融为“阳光雨露”,以科技园区为“土壤”,以科技产业为“种子、幼苗和树木”的全生命周期产业生态体系。“科技产业一旦入驻,就能得到园区以及科技金融的全方位支持。”成都市兴锦白鹭湾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李佳颖说。
打造优质生态空间
从正在建设的白鹭湾科技生态园向南望去,满目青绿。白鹭湾未来公园社区的建设者们始终将生态视为该项目的一大亮点。
“白鹭湾未来公园社区和白鹭湾科技生态园都得名于白鹭湾湿地公园。”李佳颖说,这里生态优美,水韵悠长,物种多样,毗邻锦城绿道、三圣花乡等景区,天府锦江、人文沙河玉带环腰,蓝绿交织,为广大企业和人才提供了干事创业的优质生态环境。
未来公园社区是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的细胞工程,规划建设过程中,白鹭湾未来公园社区坚持城园相融,将自然生态放在举足轻重的位置。“我们将片区与周边环城生态公园一体设计、整体打造,园区配置公园绿道,打造大面积绿地,并利用公共空间打造空中花园。”锦江区委社治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白鹭湾未来公园社区将以生态为底,引绿入城,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美格局。
营造舒适生活场景
打造公园里上班的场景,白鹭湾未来公园社区融合立体生态系统,提供多元创新空间载体,满足创新主体多样化需求,让产业人才在有风景的地方办公。锦江区委社治委相关负责人预估,科学配置生产用地和生活用地,预计吸引科技创新型产业人才2.9万人,社区生活人群预计达到3万。
同时,坚持人本逻辑,社区在公建配套项目上力争通过植入最优质的教育服务,最顶尖的医疗资源,最生态的都市休闲,实现全时、全龄、全域的三全服务。“目前,我们正加快项目方案细化审查、施工图设计及线下图审、控制价编制等工作,力争尽快实施1所小学、2所幼儿园以及派出所和社区综合体等配套设施的开工建设。”锦江区委社治委相关负责人说。
“我们理想中的未来公园社区,有优美的自然环境,便利的交通设施,优质的教育资源,完善的医疗服务,当然还应该有便捷的生活服务、富有活力的创业环境、生机蓬勃的社交场所……”家住锦江区柳江街道的朱女士说。未来公园社区是城市的微观基础,白鹭湾未来公园社区日新月异的变化让她对其发展信心满满,未来公园社区的梦想正在不断地照进现实生活。
评论
牢牢把握未来公园社区生态性和人民性的特征
朱远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
公园城市作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建设新范式,也是成都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伴随着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工作朝着纵深方向推进,作为公园城市微观层面基本细胞的未来公园社区,其规划、建设与治理工作能否得到有效开展,直接关乎着公园城市的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和高效能治理。可喜的是,成都已在上述行动领域展示出一定的领导力和执行力,有力推动着未来公园社区建设梦想转变为现实。但若希望在全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尚需跳出成都实践,理性看待公园社区的本质,笔者认为,需要回归“公园”和“社区”的本源,牢牢把握“生态性”和“人民性”特质,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
牢记“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的嘱托,凸显公园社区的生态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仅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选择,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不论是公园城市抑或是未来公园社区建设,都要牢记“公园”二字的独特意义所在。透过此前成都的系列工作举措可以清晰地发现其实践逻辑,那便是把生态价值充分考虑进去,实现“+公园”和“公园+”的有机融合。“+公园”主要是在工程实践上发力,体现为补足生态短板、修复生态功能、重塑生态价值、彰显生态优势;“公园+”则是在功能维度上拓展,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等理念,并以此来丰富和叠加城市功能,体现为“公园+”的新产业体系、新消费场景、新城市价值。特别需要提醒的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建立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遵循之上,所以,在未来公园社区建设过程中要把以自然为美作为准则,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其中,在规划建设的每个细节都要考虑对自然的影响。此外,还要注意平衡好新建和老旧社区的布局关系,不能仅在自然生态本底较好的片区建设未来公园社区,还要重视人居环境日渐衰败的老旧小区的微改造和微更新,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彰显未来公园社区的人民性。公园社区的鲜明特征和逻辑起点,直观体现在“公园”所蕴含的生态价值和美学呈现,但落脚点还是要回归到“社区”的功能和属性。如果说城市是老百姓的幸福乐园,那么社区就是承载这一幸福生活的空间载体和基本单元。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明确了新时代做好城市工作的价值观和方法论,那便是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实现“五大统筹”。为此,要把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到未来公园社区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具体而言,要以创新为动力源泉,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建设创新引领的活力社区;以协调为内在要求,统筹好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打造共荣平衡的和谐社区;以绿色为发展本底,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建设宜居宜业的品质社区;以开放为系统思考,统筹好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建设各具特色的美丽社区;以共享为价值取向,统筹好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建设共建共享的幸福社区。要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的工作导向,避免盆景化和面子工程,搭建公众投身社区建设的参与平台,完善意见反馈机制,着力推动公众参与和共治保障,推动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