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
通知公告
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 四川出台“40条措施”
摘 要:

近日,从省委社会工作部获悉,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着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四川省委社会工作部、省委组织部日前联合出台了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提升基层治理服务能力“40条措施”。

据了解,“40条措施”突出“四个优化”“六个强化”,“四个优化”侧重为“车”减负,“六个强化”突出为“马”赋能,着力从权责配置、资源投放、力量动员、平台搭建等方面入手,从源头上破解为基层减负赋能增效问题,提升基层治理整体效能。

优化基层权责配置。以县(市、区)为单位,调整完善镇街权责清单,对专业性技术性强、经评估基层接不住、监管跟不上的事项,及时调整上收。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既下放权力又匹配手段,提升镇街行政事项承接能力。

优化基层管理协调。建立县直部门派驻机构人员纳入镇街统一指挥协调工作机制,派驻机构负责人任免应事先征求镇街党(工)委意见。推广“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做法,探索建立“巡办分离”机制,对镇街巡查发现的自身无力解决的问题,可向相关单位“吹哨派单”,应哨单位“报到办理”。建立“一哨一评”机制,由镇街负责对相关部门进行评价,定期通报评价结果。

优化网格治理服务。科学划定社区居民网格和专属网格,推动构建“社区—综合网格—微网格”的微网实格体系。全面按照“一格一员”要求配强社区专职网格员,“一网格一策”建立力量下沉、资源配置清单,规范优化网格管理服务事项内容、办理机制和流程。

优化村级工作事项。规范村社区工作机制,健全完善城乡社区工作事项准入清单。规范村社区挂牌,综合服务设施外部显著位置对外标牌(标识)数量一般不超过6块。改进村社区出具证明工作,适时分批按规定程序取消村社区组织没有能力核实的证明事项。

强化工作力量下沉。规范借调镇街工作人员,县级以上机关原则上不得从镇街借调工作人员,不得借调社区工作者。健全社区召集机制,全面推行领导揭榜挂帅、党组织和党员常态下沉、项目化参与社区治理服务。

强化党建共建联建。健全完善街道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常态化运行机制,建立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推动社区与驻区单位资源共用、阵地共建、活动共办。强化“五社联动”,孵化培育一批枢纽型、平台型社会组织和社区服务类社会企业。引导社会组织、社区社会企业、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

强化治理人才支撑。逐社区明确社区工作者职数员额,按照每万城镇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18人标准配备,对新招聘人员要严格准入条件、统一招聘入口、明确薪酬待遇,做到“县级招、镇街管、社区用”。支持各地开发设置城乡公益性岗位。

强化科技赋能工作。搭优智慧平台,总结推广“智慧蓉城”模式,鼓励以市为单位整体构建城市智慧治理框架,建好“城市大脑”。打通数据壁垒,完善政务数据共享机制,推动政务数据安全高效回流、直达基层。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优化整合政务信息系统及移动应用,鼓励建设“报表通”系统,尽可能实现通过一个平台制发、填报和互享共用数据。

强化基层经费保障。严格落实村级公共服务经费补助资金标准,推动公共服务资源以镇街、村社党组织为主渠道投放基层。鼓励通过慈善捐赠、设立社区基金(会)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村社区治理领域。鼓励采用“公益+低偿”“公益+市场”等方式引入社会专业服务。发展嵌入式社区服务,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基层。

强化工作统筹整合。建好镇街便民服务中心,推行“就近办”“马上办”“网上办”,力争“最多跑一次”;建好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整合各部门服务资源,做到“集成式服务”;建好县乡综治中心,搭建“一站式”矛盾多元化解平台,力争“最多跑一地”。探索推行“一组清单明权责、一枚印章管审批、一张网格抓治理、一支队伍搞执法、一支力量优服务、一个平台促整合”的治理框架。支持镇街搭建治理服务社会化平台,综合承接县级部门“费随事转”或“政府购买服务”项目。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