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懿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共同体的建议》(第502号)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以共建共享为理念,推动参与主体多元化
关于“构建社企共建机制”“充分利用多元力量”“共建社区文化阵地”“社区文化活动共举办”的建议,我委坚持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本原则,鼓励多方力量参与到社区文化建设中,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区共同体。一是完善政策制度,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社区发展治理机制,扩大社区文化建设朋友圈。编制印发《支持城乡社区合伙人参与社区发展治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根据城乡社区合伙人不同属性,分为团体型合伙人和独立型合伙人,将机关企事业单位、市场主体、社会主体、各行业专业人才、乡村匠人、党员骨干等不同主体纳入合伙人范畴。围绕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安全、服务等重点领域开发5个典型合作场景,示例25项重点治理内容,多维度强化合伙人与居民与社区的多向联动。制定出台《关于推进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制定社会化管理的服务标准、服务流程、监督管理办法等,更好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激发和规范各类专业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二是依托社区公共空间,以共建共治为路径,推动文化阵地共建。开展社区微更新、社区美空间、最美阳台、主题社区等系列活动,发动在地企业、驻区单位、社会组织、居民、社区规划师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区空间打造,展示社区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2022年,打造完成社区微更新项目345个、市级示范社区美空间50个、最美阳台100个。多样化启动文化场馆建设,鼓励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联合社会力量结合社区文化特色打造书院(书房)、音乐馆、国学馆、乡愁馆、非遗馆、家风馆等特色分馆和身边的图书馆;会同相关部门在老旧社区、新建小区、商业综合体、城市“金角银边”等区域,引入社区(小微)博物馆,实现功能复合利用;实施“类博物馆”培育计划,将乡镇(社区)馆、乡情村史馆等具有部分博物馆功能的“类博物馆”纳入行业指导范畴,并每年推出一批“类博物馆”发展示范单位。三是广泛开展社区文化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发动社区居民参与,推动社区文化共享。深入挖掘书画、舞蹈、唱歌等社区能人和兴趣爱好者,孵化培育文体兴趣爱好社团和自组织队伍,依托社区文化阵地常态组织相关活动。结合春节、端午、重阳、中秋等传统节日,精心策划频次高、受众广、可持续的社区群众性文化项目,引导社区居民参与,使社区居民从台下走到台上,融入社区文化建设。按照“小型、多样、分散”的原则,广泛开展以“喜迎二十大”“我们的节日”“走基层文化惠民演出”等主题群众文化活动,全年共计开展107140场,参与群众2069.9万人次。开展社区运动节、社区故事展、社区音乐节等文化体育活动,传播城乡社区风尚,发动居民参与,推动社区文化共享。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引导辖区居民、驻区企事业单位和各类组织共同参与到社区文化建设,新打造社区微更新项目345个、社区美空间50个、最美阳台100个,结合大运会,举办“爱成都·迎大运”社区文体活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文化建设氛围,培育居民社区共同体意识。
二、以文化品牌为抓手,凝聚社区文化共识
关于“挖掘塑造文化品牌”的建议,我们聚焦挖掘地方历史文化融入到社区文化建设中,塑造社区文化品牌。一是在全国首创了“社区美空间”品牌。注重以创意设计、美学表达和多元体验点亮社区生活,将社区美空间建设作为深化基层治理、提升社会文明、彰显幸福城品质、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推动社区空间诗学和生活美学深度融合,以社区美学塑造公园城市品质生活和独特魅力,目前,全市已建成市级示范社区美空间151个。二是打造文化创意主题社区。以“党建引领、项目驱动、场景赋能、分类打造”为思路,以彰显天府文化为主线,遵循“一社区一主题,一社区一特色”原则,彰显社区主题文化,启动文化创意主题社区建设。2022 年,推出了12个具有地域文化特质鲜明、场景载体丰富多彩、文创产业融合发展、文化凝聚作用明显的文化创意主题社区。三是实施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亲民化”改造。2022年新打造46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对现有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从空间布局、氛围营造、服务提升等方面进行“亲民化”改造,植入本地历史文化元素,让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更加温馨更有温度,让周边居民更有认同感和归属感。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846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打造。四是打造成都生活美学新场景。为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品质化、景点化、网红化”打造,不断发现文旅新场景,围绕“心选·美食”“心选·好宿”“心选·好游”“心选·好购”“心选·乐动”五大主题,2022年推出了100个成都生活美学新场景,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强社区文化艺术类活动品牌建设,发挥群众在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作用,繁荣社区文艺创作。
三、以激励机制为补充,激发文化共建活力
关于“制定合理激励机制”的建议,创新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经费保障激励机制,推动社区文化建设可持续。一是设置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专项保障资金,由各村(社区)为主体开展符合要求的社区文化体育服务项目,常态化开展“最美家庭”“最美模范”等评选和表彰活动,增加社区文化建设主体的荣誉感和归属感,提升社区文化氛围,促进社区融合,为社区文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二是设置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专项激励资金,通过开展社区微更新、社区美空间、最美阳台等系列社区文化载体创建活动,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相关主体一定的资金支持,鼓励创新,推动多方主体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下一步,我们将持续用好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专项保障资金和激励资金,激励多方主体力量参与到社区文化建设。
感谢您对成都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您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反馈意见表》上,以便我们及时改进。
【上一篇】: 关于对政协成都市委员会十六届一次第530号提案答复的函
【下一篇】: 关于对政协成都市委员会十六届一次第23号提案答复的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