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
通知公告
武侯区玉林东路: 500人的志愿者团队咋建成的?这个社区搭建“群众基层”有一套
摘 要:

在这次疫情中,武侯区玉林东路社区出现了一支响当当的志愿者队伍,每天忙碌在社区疫情防控第一线。其中分为“大白”服务队、“心中有数”信息处理队、防疫“货拉拉”队、“睦邻家”互助服务队、“玉林妈妈”美食加油队、“家园守护使”巡导队、“线上保供”服务队等7支志愿小分队,共500余人。

一个社区凭什么能在第一时间集结一支500人的队伍?记者来到玉林东路探寻究竟。原来,该社区从2021年初开始探索建立了社区公共卫生委员会,承担常态化的健康管理和应急状态下的管理,成立了一个“专家库”智囊赋能社区,最下面才是这支500人的志愿者团队。

征集成立专家库

组建自己的核酸检测队伍

“在像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应急状态下,怎么让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两年前,玉林东路社区党委书记杨金惠就思考着这么一个问题。怎么可能一蹴而就?“不仅要有应急管控思维,还要有一支自治力量。”杨金恵说,当社区居民只关注个体的小资源时,资源服务的面就窄了,她想用一种机制把资源集中起来,在常规下应对普通的健康管理,在应急状态下启动应急管理。

在这一次静态管理的20余天里,应急管理机制立即启动,社区的疫情防控资源都调动起来。一年多以前,20多人的社区公共卫生委员会产生;一年前,社区公开征集辖区内的高校教师、疾控人员、医生、关注公共事件的专家,组成了智囊团队,“居民的诉求和想法很多,决策时不能书记一个人拍脑壳。”杨金惠说,专家可以赋能我们更多视角、更多提醒,协助社区补短板,“短板越短,漏洞越多,遭遇应急事件时无力感越强。”杨金惠表示。

为了搭建群众基础,根据专家建议,社区建立了“睦邻家”互助服务队,提前建立了特殊人员的台账,比如透析病人、需要生活照顾的老人、残疾人等等,有提前预案,比如中风险区域的抗原怎么做,等等,“这就让我们遇到应急事件不慌乱。”

据了解,玉林东路社区中有支自己的“大白”志愿者,“社区有自己做核酸检测的能力。”杨金惠说,这样的一支队伍在全员核酸检测的时候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经过培训之后上岗,成为补充‘戳喉咙’那个岗位的力量。”当这支队伍分散到50个小区(院落),核酸检测科学有序进行。

不管疫情来不来

志愿者服务随时准备“上”

“有电瓶车、三轮车的,骑行熟练,熟悉路。”9月2日,由于机动车不能出行,玉林东路社区小区之间运输核酸检测和物资,迫切需要这样的车辆来解决,于是“货拉拉”志愿者服务队组成,“少时5辆,多时10辆。”负责安排的志愿者刘军说,平时做小生意、有送餐经验的都加入进来,“每个人都在合适的岗位发挥作用。”

在玉林东路社区,有两个志愿者微信群,共计500余人,有一个满员后加不进去,才有了第二个群。为了让志愿者关键时刻“能上”,玉林东路社区“跑步前进”,抓紧时间培训这支队伍,核酸检测、医护人员、运送物资人员、保供人员,“不管疫情来不来,志愿者服务团都一直在,随时准备着‘上’。”社区工作人员介绍。

就是这样一支队伍,在磨合中不断找到社区所需而增加岗位。社区需要对数据处理敏感的人进行数据核查、比对,于是,建成一支“心中有数”信息处理队。

“志愿者太辛苦了,想让他们吃点热饭、喝点热汤。”57岁的彭玉阿姨是“玉林妈妈”美食加油队的负责人,她以前帮社区老人做助老餐,这次疫情中先是跟队员们一起做了1500多个包子,为辖区内的封控小区居民送去,而后因心疼志愿者,就为志愿者服务做饭,“最多时为180多名志愿者做餐。”彭玉说。为志愿者服务的志愿者还有汤山荣,一个理疗师,她的团队是后来成立的,几个人一起为志愿者按摩,使其能休息片刻。

中秋那晚,玉林东路社区把500多份水果和月饼送到了志愿者所在的院落(小区),这是一份特殊的节日礼物,“不贵重,但是他们的价值感被看见了,在社区的获得感得到体现。”杨金惠感慨道,这样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