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
通知公告
关于对政协成都市委员会十六届一次第530号提案答复的函
摘 要:

柳定一委员:

您提出的《补充和依托社区资源,建立家校社共育体系》(第530号)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关于“社区最大限度开放社区和社会资源,为学校教育提供支撑和补充,比如博物馆、艺术馆、体育设施、图书馆等”“按照顶层设计,按照基本统一的标准,充分利用好社区闲置物业,必要时增配相应的基础设置(如增设单杆匹配学生考试锻炼需求等),为学生就近锻炼、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到养老院看望老人、社区志愿者等)、学习了解课外知识(如安全教育、警示教育等),为家长加强学习交流(如家长教育、国家政策宣贯等)提供就近场所(闲置的会议室等)、设施和内容(视频、专家讲座、相关咨询、亲子游戏、各种演练等)”的建议,我们结合工作职能进行了研究梳理,主要有以下探索和实践。

一是盘活社区公共空间。改造、活化、利用居民“家门口”的闲置空间和老旧公共空间,开展社区微更新;依托社区广场、公园、街区、绿道、商家店铺、“金角银边”等相关场域,融入美学元素,打造集艺术表达、文化展示、消费体验、情感交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社区美空间。目前已完成社区微更新项目4140个、市级示范社区美空间100个,包含“行知天地”林盘研学木屋、家门口的共享博物馆、咚咚的亲子花园、碧云童乐角、成都知也图书馆、十二月市博物馆、中国唐卡展示馆、方庭书店、柿子书院、天府社创中心等项目。社区微更新和社区美空间项目重塑了社区空间形态,增强了服务市民功能,补齐了公共空间品质不高、公共服务设施不足、文化记忆淡化等短板,增加了学生就近运动、学习、艺术欣赏等空间场所。下一步,我们将在年内再实施345个社区微更新,打造50个市级示范社区美空间,进一步盘活社区空间资源,提升社区空间形态。

二是加强社区功能业态指引。在空间载体方面,将教育、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纳入《社区综合体功能设置导则》,鼓励依托社区综合体配套设置社区托育园所、社区儿童中心、家庭聚会中心、儿童运动场及家庭农场、图书阅览室、展览陈列室、文化活动、篮球场、排球场、游泳池等设施。在服务业态方面,《成都城市社区商业规划导则》立足地域特色和人口特征,指引配置儿童照护、婴幼儿托管、健身房、文化教育类、文化互动类等业态,促进社区商业供给精准化、多元化。下一步,我们会持续引导配置适合学生群体的友好型业态和基础设施,满足学生运动、学习、社交等需求。

感谢您对成都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您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反馈意见表》上,以便我们及时改进。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