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
通知公告
蓉城善治 | 青羊:破译宽窄巷和谐商居背后的“密码”
摘 要:

“鱼骨状”街巷格局,沿街茶馆和文创小店,火爆麻辣的网红餐饮,蕴含历史积淀与最生活的气息,地处成都少城片区的全国首批步行街区宽窄巷子,是最具消费活力的街区之一。

作为成都地标性打卡地,日均人流量4万人次,节假日期间则突破10万人次,“巴掌大”的街区已不适应千年蜀都·文博青羊发展需要。提档升级,泡桐树街等6条街巷纳入城市有机更新范围,“长大”后的宽窄巷子人气、商气更旺了。但随之而来的油烟污染、噪音扰民等问题,让社区、商家、居民都头疼不已。

组建商居结盟,撬动多元共治

组建“商居联盟”。通过社区党委引领,推选了21人成立商居联盟委员会。其中社区“两委”成员2名,商家代表11名,居民代表7名,社会组织代表1 名组成。建立了一个常设机构、两个议事原则、三项工作制度“123”工作机制。“一个常设机构”即“商居联盟”秘书处,由街区商会秘书处兼任,负责日常意见、矛盾收集和提出会议召开建议。“两个议事原则”即动议原则和决策生效原则,有3名商居联盟委员会成员提议即可发起召开商居联盟委员会会议,参加重大决策会议的总人数不低于13人,且商家代表不低于7人,表决过半通过方可有效。“三项工作制度”即日常沟通制度、每月一次例会制度和每2月一次联谊活动,纠纷发生当日及时沟通协商,定期商议街区自治相关事宜,链接社区各方资源服务街区和居民。

公约上墙,畅通渠道

“商居联盟”,作为发展治理中的一个民间自发性结盟组织,作用不可小觑。

商家、居民、社区代表共同制定《商居联盟街区公约》并承诺遵守,从和睦经营、依法经营、不私搭乱建、不噪音扰民、不油烟扰民、合理外摆、服从管理、群众监督等14个方面共同约定。

“商居联盟”建立了商家居民微信群,每月例会制度,搭建政府职能部门、商家与居民之间沟通交流平台。

有问题,当面摆;遇难题,不过夜。一纸公约,带来最直观的数据变化,整条街的110警情、市长热线投诉量下降70%以上。

“街长”带头,各行其事

鱼和熊掌,如何二者兼得?

在宜商宜居合力营造中,联盟主导,政府职能部门托底,各监管部门各司其职,合力唱好自治大戏。

联盟通过居民自荐与推选产生“街长”,对商家不规范的经营行为进行提醒和劝导,商家签订了责任书,党员商家挂牌经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在节假日期间,由社区牵头组织商家和居民举行一些活动,实行“十商联勤”每十户商家联勤,对“门前三包”、消费纠纷、安全消防轮流值班。

街区所在的少城街道为“商居联盟”提供城管执法托底保障,公安、市场监管所、税务、交警、社区等各职能单位对商户隔音、消防、摆摊、油烟等问题明确了规范标准,实现行政管理与居民自治的有机融合。

主要成效

□ 对症下药,结成利益联盟

在思考促进邻里和谐,打造宜居宜商社区,把矛盾体、对立面放在一个解决问题的盒子,强化彼此间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商家、居民参与自治积极性,彼此多一度理解和包容,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 集中发声,群众工作群众做

诚如李克强总理夜访宽窄巷子时所说:巷子可以窄,但造福百姓的思路一定要宽。在拓展自治思路上,依托前期扎牢的群众根基,组建一个有居民、商家、社区等多方代表构成的联盟共同体,为各方利益体发声畅通了渠道。

□ 政策兜底,撑起自治“保护伞”

见证宽窄巷子成都文脉传承变迁的同时,职能部门也不袖手旁观,在联盟主导、居民主体的前提下,用政策法规为自治兜底,一起迎接城市发展治理、服务的不断升级。此举创新也被选入四川省委党校治理创新案例课件进行交流推广,少城片区也获评2020年全国创新社会治理最佳案例,真正实现了商居和谐共处,共商共建共享共治的良好格局。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