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
通知公告
四川天府新区安公社区:创新实践“五六民族工作法” 构筑各民族团结进步的社区共同体
摘 要:

四川天府新区安公社区常住人口1.2万人,有22个民族成份,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82人。近年来,安公社区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实践“五六民族工作法”,构筑了各民族团结进步的社区共同体。

实施“五线发动” 有效动员各民族群众力量

通过“五线发动”找到各民族融合共建的交集,实现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促进了各民族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统一,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

发动“党员线”

发挥少数民族党员先锋作用。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把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纳入“三会一课”理论学习重要内容,发动26名社区少数民族党员成立4个民族工作党小组,对少数民族居民建立党员一对一联络机制,通过联络走访、组团帮扶,实现了党组织对少数民族群众联系服务全覆盖,密切了党群关系。

发动“自治线”

发挥少数民族居民主体作用。在小区院落骨干选拨和小区自治组织建设中,充分调动少数民族居民的积极性,发掘培养18名少数民族居民担任楼栋长、业委会、议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骨干,积极为小区建设献智出力,推动各族居民在共建家园协商共事中建立了深厚情谊。

发动“志愿线”

凝聚少数民族群众正能量。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建立积分激励机制,组建少数民族志愿者队伍和联谊互助队伍,常态化开展政策宣传、文明劝导、社会服务等公益活动,切实为各族群众融入社区提供帮助。

发动“社团线”

发挥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力量。鼓励少数民族群众组建歌曲舞蹈、民族乐器等群众性社团组织11个,吸纳各民族成员355人,开展各类惠民演出、文化表演和公益活动等100余场次,丰富了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各民族文化交融。

发动“服务线”

树立各族群众共建共享意识。在社区“一刻钟公共服务圈”建设中,建立互助服务机制,广泛开展覆盖老中青幼的各类社区服务,教育引领各民族群众共建共享,增强感恩回馈意识,推动成为服务社会的新力量。比如,藏族小伙阿其今年端午节期间就为关心他的小区居民捐献2000个粽子。

搭建“六大平台” 不断夯实基层民族工作力量

立足基层社区资源禀赋,搭建六大资源联动平台,全面提高社区开展民族工作的能力水平,让基层的“一根针”真正变成“一张网”。

搭建民族自助服务平台

建立“社区民族一家亲委员会”,组织选拔12名社区少数民族群众代表担任民族联络员,负责少数民族群众组织联系、教育服务、关爱帮扶等。各族群众自发组织各类活动近100场,参与达到2000人次,有效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搭建民族文化活动平台

建设了1300平方米的“社区民族之家”和民族文化博物馆,陈列展示少数民族特色服装、文化、工艺品等;打造社区民族文化书角、民族创意手工角、民族会客厅等特色场景,开展“蓉城一家亲民族剧场”“民族创意工坊”等特色品牌活动,积极构筑共有精神家园。

搭建民族权益维护平台

通过购买服务和社会共建,建立“居民权益维护中心”,由社区律师、心理社工和社区邻里调解志愿队等为各族群众提供法律援助、矛盾化解和权益维护等服务,已累计化解矛盾纠纷221起。

搭建民族关爱救助平台

成立公益慈善基金,开设“民族关爱帮扶项目”,定期举办民族创意慈善义卖、民族帮扶公益晚会、民族剧场等活动,搭建安公关爱APP、红色公益走廊等线上线下众筹平台,通过项目众筹、社会募集、企业捐赠等多种形式,年募集帮扶资金40余万元。

搭建民族就业创业平台

建立“居民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常态开展就业培训、岗前实训、创业孵化等,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从登记就业到实习上岗一条龙服务。培树民族云创、羌秀工坊、梦想直播间等创新创业品牌,27名少数民族居民考取了社工师、育婴师、人力资源师等专业资格证书。

搭建民族资源联动平台

成立“安公社区民族发展联合会”,与四川省新疆商会、西藏商会等共建“我从新疆来”特产商店、社区民族文化艺术周等品牌项目8个。

安公社区实施“五六民族工作法”以来,有38名少数民族群众成为了社区下设党组织、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骨干,75名少数民族群众成为社区常态志愿者,志愿服务时长每年累计超过6000小时;27人创办了企业或完成个体工商户注册,64人实现了就业。疫情期间,广大少数民族同胞为社区捐款捐物价值10万余元,展现了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发展的生动画卷。

网站导航